你知道最早的伞是什么吗?
传说4000年前,有一个孩童头顶大片荷叶在雨里行走,雨水从荷叶面滚落而下启发人们发明雨伞。荷叶便是最早的天然雨伞。
你知道古时候最接近伞的东西是什么吗?
答案竟是战车上的车篷,战国时期装置在马车之上的车伞,除了体型巨大,没有伞斗样子和如今的伞是最接近的,所以也有人认为伞是起源于这种车伞的哦。
你见过绣名字的伞吗?
这块金色的伞布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在离任时,当地为了歌颂他的功德所作的“万民伞”。这小小的伞布可是绣有整整142个老百姓的名字哦。
你见过八角形的油纸伞吗?
这顶上世纪30年代的油纸伞的形态与平日里见到的圆伞不同,梅兰竹菊的工笔画搭配奇特的八角伞架,为婉约的油纸伞增添了一丝那个年代的摩登风情。
你知道“西湖之花”是哪种伞的别称吗?
以竹作骨,以绸张面,18道工序才能制成一把的西湖绸伞,伞头大多借鉴西湖中“三潭”的形象,伞柄、伞扣都带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。轻薄透亮的伞面上还会绣上精美的图案,“西湖之花”果然名不虚传。
你知道现在还有头盔式的雨伞吗?
这个小编第一眼以为是婴儿车的装置,竟然是一把现代的头盔雨伞,戴在头上可透过薄膜观察前方的路况。带着这样的伞上路,绝对会成为整条街上最靓的崽吧。
02
多彩的伞文化
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、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。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……”
在烟雨江南,撑着一把油纸伞,走在小桥流水间,温婉美好的江南气质便生动地体现。
在汉代以前,伞的价格昂贵,只有贵族才能使用。随着持久耐用的油纸伞、油布伞的出现,伞逐渐成为了寻常百姓家雨天伴侣。衍生而来的伞的艺术,也将不同地区的文化生动展现在了伞面之上。
在中国,伞不止是一个简单的避雨工具,小小雨伞里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。
它是划分人群的仪仗制度的一部分,它是将具有共同心愿之人联结的媒介……在一些地区,它代表喜庆与吉祥;而一些地区则将其视为难言的禁忌。
此外,还有不少地区将伞入舞,如晋州馆伞舞、傣族的红伞舞、彝族的长伞舞等,用相同的道具伞演绎出不同的地方风情。
都说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”,在中国伞博物馆里,周小柚除了为中国伞的丰富形态和文化所惊叹,还见到了不少世界的伞。中国的油纸伞从唐朝开始相继传入日本、泰国等地,并在当地发展出来别样的风情。
日本和伞与我国的油纸伞在形态上很相似,伞面的图案则更多是简约的图形。
泰国伞则更加的多彩而丰富,栩栩如生的大象、孔雀等泰国标志性动物都被放入了伞面上展现,色彩运用也极为丰富。
03
博物馆也能逛出老杭州风情
逛完了中国伞博物馆可千万别急着离开,因为在这还有两个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博物馆也同样值得打卡。
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同处一座建筑之中,展现了刀剪剑“物开一仞为刀,两面开刃为剑,双刀相交为剪”的独特文化
其中最让周小柚小编印象深刻的是馆内的两个人的展位,两个穿着完全一样的男人并排而站。一个蓬头垢面,一个英姿飒爽,他们俩形象的差别只因少了一把刀。
“只有当我们用各种刀具剪刀短我们的长发,刮去了满脸的胡须,修剪了尖锐的指甲,我们才敢说:‘我们是文明人’。”
中国扇博物馆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扇为专题的博物馆,则展示古典优雅的扇文化及精湛的制扇工艺。你能想到除了布、丝绸这些常见的材料外,竹子、贝壳等这些坚硬的材料也能做成扇面吗?
中国扇博物馆建在原杭一棉旧址之中,与另外两个博物馆相聚300米左右。需沿着大运河走过一条老街,杭州著名的拱宸桥便在这条街上。沿路还有不少老杭州风情的街巷和打卡地。
你知道吗?浙江省的第一盏电灯就是在这里亮起的。
街上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店和美食,逛博物馆的间隙,可以在这条街上“换换口味”,来一次老杭州传统技艺和生活的深度体验。
-中国伞博物馆-
🎫 0元
📍杭州市 拱墅区小河路336号
⏰9:00—16:30(周一闭馆,16:00后停止进馆)
🚌地铁5号线“大运河站”下车,步行约900米可达
“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,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。”
博物馆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特色课堂
在杭州还有老少皆宜博物馆值得一逛
99元承包一年的博物馆奇妙日
👇👇👇
来源:周柚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